一件家具,就是一部家具史。——研習(xí)君提梁盒在明式家具中屬于箱匣一類,是一種盛放物品的器物,因?yàn)樗脤ΨQ的提梁托著盒子,所以被人們稱為提梁盒,也稱提盒。提盒很早就有,但是到了明代,長方形提盒的樣式才被基本固定下來。伴隨著歷史的發(fā)展,提盒在演變中發(fā)揮著不同的功用,不僅是生活日常所需,更是成了書房用具。王世襄先生在其《明式家具研究》中曾著錄戊24、戊25兩件提樑盒。明代的提盒雖是文房案頭之物,相較桌子柜子體量較小,但在其設(shè)計使用及文化品格上與明式家具的精神一脈相承,生動再現(xiàn)了明清社會生活的生動畫面。· 01 ·從廚房到書房從文字記載和圖畫材料來看,提樑盒在宋代就已經(jīng)流行起來,主要還是用來盛放酒食,便于出行?;蚴菓?yīng)用于商鋪和飯館,用來運(yùn)送食物或者小件貨物。這一時期的提盒尺寸較大,大多為白木涂漆、或者用竹子制成,一般比較粗糙,實(shí)用性強(qiáng),使用頻率高,故多有損壞,傳世實(shí)物幾不可見?!?明人繪《麟堂秋宴圖》中的扛箱,中國歷史博物館藏▲《魯班經(jīng)匠家鏡》有《大方杠箱》和《食格》兩式。惟杠箱大,需要兩人抬,故曰“杠箱”。食格較小,可一人肩挑兩具。后來,一些文人對這種頗具民俗色彩的提盒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在他們的參與設(shè)計下,提盒的形制變得更為精巧,工藝也更加講究了。文人不僅對工藝講究,對提盒材質(zhì)也非常在意,明清時期,文人使用的提盒都用黃花梨、紫檀、紅木等名貴木材制作。文人外出會友時,用提盒來裝食物、茶水等物,也有文人在提盒內(nèi)放置文房四寶,印章等。▲明《竹園壽集圖》卷于是這種精致的提盒走進(jìn)了文人的生活,他們把田間地頭常見的提盒引用過來加以改制,適用于自身,外出會友時,用來盛放毛筆、墨盒和印章的用具,在書齋是則置于案頭時時把玩,陳放文房雅玩之用。我們現(xiàn)在考量一件明代的文人提樑盒時,如果認(rèn)為還是盛酒食的用具那就大錯特錯了,明代文人提盒呈窄而長的長方形狀,這樣的形狀恰恰是為容納毛筆和硯臺...